自尼克松之后,幾乎每任美國總統都在說能源獨立,也有些實際動作,但未引起其他國家的關注,中國更是沒什么反應。為何今年卻引起了中國業界和政府的廣泛關注與熱烈討論呢?原因是中國也開始關注自身能源安全問題了。
中國現在已經“晉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大能源消費國、世界第二大石油進口國。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深深融入了全球化經濟大潮,中國制造的產品已大量地走入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近年來,中國政府一直在大聲呼吁“自由貿易”,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之后,中國政府似乎成為了世界自由貿易*堅定的維護者。但在能源領域,中國對“自由貿易”似乎還處在一種“說不清,理還亂”的矛盾中。
我們希望能“自由進入”石油資源豐富的國家和地區,參與那里的資源開發,進入當地的市場。而對國內的資源和市場又想維持著寡頭壟斷的局面,不想失去控制。我們知道美國是當前國際石油體系的維護者和主導者。穩定的國際石油市場有利于保障中國的能源安全,但中國不信任美國領導的這個體系,不愿與這個體系進行全方位的合作。中國既離不開這個體系,又想游離在這個體系之外——我以為這是中國至今還制定不出能源全球戰略的重要原因。
我們明白,美國在中東的存在和影響力是中東穩定的關鍵因素,而中國是中東石油*大的買家。美國追求能源獨立的*主要原因是希望盡可能減少、甚至不從中東進口石油。美國的新保守主義者是美國能源獨立*強烈、*堅定的鼓吹者,他們鼓吹不買中東石油的主要原因是“不給恐怖主義者提供資助”。他們的邏輯是:美國購買大量中東的原油,支付的美元可能通過某種渠道變成恐怖分子的資金。只有不買中東石油,才能切斷對極端恐怖分子的資助,才能迫使中東國家進行社會變革,進入現代民主社會,從而從根本上鏟除恐怖主義生存的土壤,消除美國安全*大的不確定性。
中國并不同意美國新保守主義的這種邏輯,也不希望美國完全從中東撤出,更不希望看到美國真的實現不再需要中東石油的能源獨立后,騰出手來“改變”中東,或放任中東走向“無序”。中國對中東的影響力不高,更無能力“治理”中東,而中國又需要中東的石油,需要一個穩定的中東。
美國頁巖氣革命、加拿大油砂開發和巴西鹽下石油的大發現,使美洲成為21世紀的“新中東”,在可預見的未來,美洲實現能源自給是完全可能的。換句話說,在資源角度,中東石油不再是美國的必需。今年上半年,美國石油對外依存度15年來首次低于50%,從中東進口的石油僅占進口總量的15%左右。美國新保守主義所定義和追求的“美國能源獨立”,從技術和經濟上來看都可能實現。而一直追求主導地緣政治治理和全面領導世界的美國,也不會讓世界能源的主導權旁落他人之手。中東擁有世界一半以上的石油儲量和三分之一的產量,還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美國不可能放棄中東。
經過數十年的努力,美國能源供給出現新的轉折,能源安全有了更多的自由度和更可靠的保障:天然氣由進口國向出口國轉變;石油進口回歸環大西洋地區,進口國多元化,依存度下降。中國業界、學界和政府有必要認真學習分析美國能源取得如此重大進步的成功因素和驅動力,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創建鼓勵創新的機制與體制上,提高開發本土資源的效率,這才是根本。